慢病管理云平台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前身是广州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10月,广州铁路中心医院成建制移交广东药学院,成为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1993年,医院成为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并相继被评为省“文明医院”、卫生部“爱婴医院”、铁道部“十佳医院”,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诊疗与研究广东基地,首家“省红十字会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基地”、“省红十字会健康教育中心”,并组建广东省红十字会第一支应急救援队,广州市医保、驻粤铁路医保定点医院,省、市、区公费医疗定点医院、市生育工伤定点医院和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医院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编制床位700张;现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30人,正高、副高级职称154人。设有临床及医技共39个科室;拥有磁共振成像(MR)、螺旋CT、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DR、CR数字化X光摄影系统、全身伽玛刀、高能量直线加速器等医疗设备。还设有现代化层流手术室、重症监护中心(ICU)、心脏重症监护中心(CCU)、血液净化中心。 目前医院能够开展心脏直视联合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脊柱肿瘤切除及内固定、骨关节置换、矫形整容、内窥镜下微创手术、腹主动脉瘤切除术、全喉切除发音再造、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冷超声乳化下人工晶体植入、包括冠脉介入在内的各种心脏介入(心导管)诊治手术、口腔癌根治及口腔组织缺损的重建、各种恶性肿瘤手术、放疗、化疗和介入放射治疗、假肢安装、康复诊疗等各种医疗技术。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骨科研究所所在医院。前身是始建于1903年的“中法韬美医院”,解放后几经调整,先后易名为“广州市工人医院”、“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1974年成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81年更名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广医一院位于美丽的珠江河畔,繁华的海珠广场西侧,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另外海印院区位于珠江南畔的海印桥南侧,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目前开设病床1500多张,设有40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现有职工2500多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和省市优秀专家20多名,高级职称人员3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1900多人。 设在广医一院内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呼吸疾病研究机构之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担任所长。现为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药理基地。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和多项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 医院在长期的建设与发展中,相继形成了呼吸内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骨外科、心内科、肿瘤血液科、儿科、妇产科、放射治疗科、中医呼吸、中医乳腺、秃发治疗、肝病诊治等特色专科。其中呼吸内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急诊科、检验科、血液内科、妇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儿科、骨外科是广东省重点学科。 呼吸内科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呼吸内科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处于全国领先,达到国际水平,肺科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组织制定国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嗽、SARS、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方面的诊治指南文件。呼吸内科现有感染性疾病治疗组、慢性气道疾病治疗组、肺部肿瘤治疗组、肺血管疾病治疗组、间质性肺病治疗组、支气管哮喘专业组等亚专科,并在多个领域拥有多项特色技术。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呼吸内科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雄厚、堪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呼吸病学临床诊疗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重点学科胸外科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微创诊治胸部疾病、早期肺癌诊治和呼吸系统器官移植为显著特色的产学研教平台,开展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跨学科的胸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率先提出胸外科的现代个体化诊治临床模式以及c-VATS、a-VATS、MSI对于不用胸部疾病患者的选择原则,在微创胸外科诊治胸部疾病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卫生部批准的第一批肺移植资格单位,是省内唯一拥有肺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2012年引进瘤内放疗技术,将胸部手术从表面微创向整体微创推进;还大力引进基因检测和蛋白质基因组学等先进技术,致力于研究和开展肿瘤病人的个体化治疗。 重症医学科(英东广州重症监护医学中心)是华南地区最具规模、最先进的重症监护医学中心之一,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之一,在肺移植围手术期监护技术方面已经形成专项特色的模式,是广东省唯一的肺移植术后监护单元,其重症监护医学水平国内领先。近年来重症医学科逐步形成以呼吸疾病为特色的综合ICU,开展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各种生命支持技术的临床应用。尤其对重症肺炎、AECOPD、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诊治的研究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重点学科泌尿外科以微创外科技术为特色,成立了全国首个微创外科中心,是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和广州市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首批卫生部泌尿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与考试中心,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首个华南地区泌尿系结石病因学诊断与防治基地。经过40余年的发展,本学科逐步形成以微创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以及泌尿系肿瘤为显著特色的产学研教平台。尤其在经皮肾取石术、输尿管镜术、前列腺疾病的微创治疗方面,处于国内、国际领先地位。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独创了与国外方法不同的、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式微创经皮肾取石术(MPCNL)的手术方法,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此类手术15000余例次,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完成此项手术例数最多的单位。2006年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二、三院及南方大学珠江医院泌尿外科共同组建“华南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培训中心”,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培训中心,已培养了2500多名微创技术专业人才,学员遍布全国各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被行业内称之为“微创外科的黄埔军校”。 作为高等院校附属医院,医院实行医、教、研有机相融、相互促进的方针,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上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内科学(呼吸疾病)】、省重点学科6个(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临床检验诊断科、妇产科学、神经病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1个(中医科)。在2003年的“抗非”斗争中, 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广医一院人主动承担广东省大部分最危重非典病人的抢救重任,创造了9个之“最”,为“抗非”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位于广州市恒福路60号,毗邻白云山和麓湖,是广东省卫生厅和中医药局直属的综合性中医医疗机构。全院专业技术人员900多名,高级职称人员130名,中级职称人员90多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省名中医3名,院名中医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0名。医院外设1座分院区和4个门诊部:白云院区,位于白云区柯子岭景云路38号;淘金门诊部,位于淘金路159、161号;广园门诊部,位于广园东路1815号;麓景东门诊部,位于麓景东路23号;五山门诊部,位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内。外设淘金门诊部,位于淘金路159、161号。 医院是广州市急救医疗网络(120)单位、医保定点三级甲等医院、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香港大学实习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现开放病床1000张,临床科室30多个,日均门诊量达3500人次以上,120年出车3097次,住院病人近20000人次。拥有核磁共振(MRI)、64排螺旋CT、数字化血管减影成像系统(D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血透仪、腹腔镜、宫腔镜、膀胱镜、前列腺治疗仪、体外碎石机、C型臂X光机、500mAX光机、经颅多谱勒、脑电地形图仪、24小时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仪、电子胃镜、肠镜、阴道镜、放射性粒子植入设备等先进医疗仪器。 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临床疾病,除运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段外,还开展了各种大中小型手术。全院共开设专科20多个,其中中风病专科为广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心血管病专科、骨关节病专科为广东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各科共研制出60多种专科制剂,并全部获得广东省药监局批文。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是于2006年9月经广州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由原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妇婴医院)整合而成,加挂广州市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婴医院的牌子,为市副局级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533名,核定床位1358张。妇儿中心现有在职人员224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52人,硕士以上学历298人,博士和硕士生导师36人。现有固定资产值3.46亿元。是集预防、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疗机构。其学科齐全、设备先进,为完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网络、提高广州地区人口素质提供有力的保障,使我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广州市卫生局下属大型综合性医院,是广州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基地。始建于1899年(光绪25年),至今已有112年历史。1993年被卫生部评定为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1995年通过国家级爱婴医院评估,取得“爱婴医院”称号; 1996年被市编办定为市副局级单位;1997年通过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教学医院的评估,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20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始建于1971年,是国家卫生部直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爱婴医院、广东省文明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抗震救灾优秀集体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医院目前拥有天河和萝岗(岭南医院)两所院区,总占地面积14.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现有在职员工近3800人,其中医疗技术人员3200多人,高级职称人员390多人。全院现实际开放病床2200张(其中天河院区1600张,萝岗院区600张)。目前,天河院区日均门急诊量超过10000人次,萝岗院区(2011年9月8日正式开业至今)日均门急诊量近2000人次。 医院学科门类齐全,专科特色明显。医院拥有普通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肾病内科、耳鼻咽喉科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中医肝病科、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临床护理等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及血液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神经内科、急诊科、检验科、耳鼻喉科、产科、麻醉科、康复科、病理科、口腔科、皮肤科、肾内科、儿科、消化内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科、临床护理、呼吸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中医肝病、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等25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肝脏病学科是医院的龙头学科,目前已形成涵盖肝脏内科、肝脏外科、重症监护、肝脏影像与介入治疗、肝病实验室等多学科综合诊疗和临床科研的强势学科群;风湿内科、介入血管科、精神科、儿童行为发育专科等特色学科,不但在广东省、华南地区享有盛誉,在全国均有一定影响。 医院配备有 MR、DSA、CT、CT-PET、乳腺X光机、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骨密度仪、大型生化自动分析仪,以及中央重症监护系统、百级层流手术室、人工肝支持系统等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设施。此外,医院还实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建立了信息管理技术系统,其中包括医学影像和检验数据传输系统、电子病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等。 医院非常重视构建具有竞争力和凝聚力的医院文化体系,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全体职工,确立了院训、院徽、院歌,形成独特的医院文化并汇集成为强大的发展动力。三院全体医务人员将秉承“医德至上,博积精勤”的院训,发扬救死扶伤、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紧密协作的精神,以“爱心、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竭诚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广大民众提供更温馨、优质、高效的健康医疗服务。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医院创建于1953年,现为全国重点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的直属医院。本院以骨科为龙头、妇产科、外科为重点,拥有33个专业科室的综合性医院,是华南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基地之一。本院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展开床位1000多张,三级甲等医院规模。医院位于广州市中山大道西183号,天河公园北面,邻近10余条高速或城市快速路出入口,是广州市区交通最便捷的大中型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又名广州华侨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994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1995年被评为“爱婴医院”,1989年起连续被广东省卫生厅授予“广东省文明医院”称号,医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技术队伍,有专业技术人员879人,其中高级职称174人,获硕士、博士学位133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86人,曾到国外进修学习的医疗和护理骨干120多人。拥有专业学科43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14个,“广东省科教兴医工程重点学科”3个。在科研方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758项,获国家、部省级成果奖84项,国家教委、卫生部、省科技进步奖100多项。医院于2000年4月通过了台湾慈济骨髓中心的现场评估,成为该中心的定点移植单位;2001年4月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成立了宁养院;目前医院已成为广州、珠海、东莞、肇庆等多个地区的医保定点单位。','泌尿外科 妇科 风湿内科 儿科 肿瘤科 眼科 新医针挑科